隨著人們對舒適性、經濟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中電子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汽車線束中越來越復雜的線束故障率也相應增加。這需要提高線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等性能,許多人對汽車線束的技術和生產比較感興趣,在這里,我們將簡要介紹汽車線束的技術和生產知識。
汽車線束二維產品圖出來后,需要安排線束的生產工藝,工藝為生產服務。
汽車線束生產工藝技術:
開線工藝
開線是線束生產的第一站,開線工藝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整個生產進度。如果出現錯誤,特別是開線尺寸偏短,所有工位都會返工,這樣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影響生產效率。因此,在編制開線工藝時,需要根據圖紙要求合理確定導線的開線尺寸和剝頭尺寸。制作開線操作說明書和制作流程跟蹤卡。
壓接工藝
在開線后的第二個生產工位,根據圖紙要求的端子類型確定壓接參數,并編制壓接操作說明書,對有特殊要求的,操作人員應在工藝文件上標明并經過培訓。例如,有些電線需要穿過護套才能壓接,它需要預安裝電線,然后在壓接之前從預安裝站返回;還有穿刺壓接用到的專用壓接工具,電接觸性能好。
預裝工藝
編制預裝工藝操作說明書,為了提高總裝的效率,應為復雜線束設置預裝配站,預裝工藝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總裝配效率,體現一個工藝人員技術水平的高低。如果預裝的零件裝配較少或忽略裝配的走線路徑,會增加總裝配員的工作量,降低裝配線的速度。因此,工藝人員應始終留在現場,不斷總結經驗,從而制定出合理的生產工藝。
總裝工藝
根據產品開發部設計的裝配臺板,設計工裝設備、料盒規格的尺寸,將所有裝配護套和附件的編號貼在料盒上,提高裝配效率。制定每個工位的裝配內容和要求,平衡整個裝配工位,防止一點點過大的工作量拖慢整個裝配線的速度。為了實現工位平衡,工藝師必須熟悉每一項操作,現場測量工時,隨時調整裝配工藝。線束還包括編制材料消耗定額計劃表、工時測量、工人培訓等。
汽車線束主要以端子線為主,焊接和成型都不多,所以投資主要是端子機,一般來說半自動端子機就可以全都滿足,全自動端子機就浪費了,還有成型機、試驗機、拉力機、剝皮機、裁線機、焊錫機、電子秤、沖床。
汽車線束生產工藝及生產流程:
1)電線切割將各種所需電線切割到所需長度。
2)端子壓接將端子壓接到電線上。
3)將連接器拆分安裝成小股分線。
4)總裝時,將各種小股分線在一個大工裝板上,用膠帶包裹,各種防護部件(波紋管、防護支架等)都已安裝。
5)在專用測試板上檢查各電路是否暢通,外觀測試、防水測試等。
線束生產流程:開線——壓接——預裝——總裝——檢驗——電氣試驗——包裝——發運
目前無論是高檔豪華車還是經濟型普通車,線束基本都是一樣的形式,由電線、聯插件和包裹膠帶組成。
汽車電線,也稱為低壓電線,不同于普通的家用電線。普通家用電線是有一定硬度的銅單芯電線。汽車電線都是銅多芯軟線,有限的軟線細如頭發,幾根甚至幾十根軟銅線包裹在塑料絕緣管中,柔軟而不易折斷。
由于汽車工業的特殊性,汽車線束的制造工藝比其他普通線束更加特殊。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和電子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電氣元件越來越多,電線越來越多,線束也變得越來越粗越來越重。因此,先進汽車引入了CAN總線配置,采用了多路傳輸系統。與傳統線束相比,多路傳輸裝置大大減少了導線和連接器的數量,使布線更加容易。
常用規格
汽車線束中常見的導線規格包括標稱截面積為0.50、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電線(日系車常用的標稱截面積為0.5、 0.85、 1.25、2.0、2.5、4.0、6.0等平方毫米),每個都有一個允許的負載電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的電氣設備的導線。以整車線束為例,0.5規格線適用于儀表燈、指示燈、門燈、頂燈等;0.75規格線適用于牌照燈、前后小燈、剎車燈等。1.0規格線適用于轉向燈、霧燈等;1.5規格線適用于前大燈、喇叭等;主電源線,如發電機電樞線、搭鐵線等需要2.5到4平方毫米的電線。這只是指一般汽車,關鍵看負載的較大電流值,比如蓄電池的搭鐵線、正極電源線都是單獨使用的專用汽車電線,它們的線徑比較大,至少在十平方毫米以上,所以這些“巨無霸”電線不會并入主線束。
線束布置
在布置線束前,提前畫好線束圖,與電路原理圖不同。電路原理圖是表達各種電氣部件之間關系的圖像,它并不反映電氣部件之間是如何連接的,也不受各種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以及它們之間距離的影響。線束圖必須考慮每個電氣部件的尺寸形狀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還必須反映電氣部件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線束廠的技術人員按照線束圖制作好線束排線板后,工人會按照排線板的規定切斷線路。整車的主線束一般分為發動機(點火、電噴、發電、啟動)、儀表、照明、空調、輔助電器等部分,包括主線束和分支線束。一個整車主線束有多個分支線束,就像樹桿和樹枝一樣。整車的主線束往往以儀表盤為核心部件,前后延伸。出于長度或方便裝配等原因,有些汽車的線束分為車頭線束(包括儀表、發動機、前燈光總成、空調、蓄電池)、車尾線束(尾燈總成、牌照燈、行李廂燈)、蓬頂線束(車門、頂燈、音響揚聲器)等。線束的每一端都將標有符號和字母,以指示導線的連接對象,操作員可以看到標志可以正確連接到相應的電線和電氣設備上,這在修理或更換線束時特別有用。同時導線的顏色分為單色導線和雙色導線,顏色的用途也有規定,一般是車輛段規定的標準。我國行業標準只規定了主色,比如規定搭鐵線專用單黑色,電源線用紅單色,不能混淆。
線束用編織線或塑料膠帶包裹,為了安全、加工和維修方便,取消了編織線包裹,現在用粘性塑料膠帶包裹。線束和電氣部件之間的連接,使用聯插件或線耳。聯插件由塑料制成,分為插頭和插座。線束通過聯插件與線束連接,線束與電氣部件之間的連接通過聯插件或線耳。
線束材料
汽車線束對材料的要求也很嚴格:
包括其電氣性能、材料散發性、耐溫性等,都高于一般的線束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安全方面:如方向控制系統、制動器等重要部件的線束有更嚴格的要求。
汽車線束功能
在現代汽車中,汽車線束很多,電子控制系統與線束關系密切。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生動的類比:如果把微型計算機、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功能與人體比較,可以說微型計算機相當于人腦,傳感器相當于感覺器官,執行元件相當于運動器管,那么線束就是神經和血管。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它連接汽車的電氣電子元件并使其發揮作用,沒有線束就沒有汽車電路。目前無論是高檔豪華車還是經濟型普通車,線束基本都是一樣的形式,由電線、聯插件和包裹膠帶組成,既要保證電信號的傳輸,又要保證連接電路的可靠性,給電子電器元件提供規定的電流值,防止對周圍電路的電磁干擾,消除電器短路。
從功能上看,汽車線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運載驅動執行元件電力的電力線和傳輸傳感器輸入指令的信號線。電力線是輸送大電流的粗電線,而信號線是不輸送電力的細電線(光纖維通信);例如,信號電路用導線的截面積為0.3、0.5mm2。
在電機、執行機構中使用的導線截面積為0.85、 1.25mm2,而電源電路中使用的導線截面積為2、 3、 5mm2。而特殊電路(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發動機接地線等)有不同規格的8、 10、 15、 20mm2。導線的橫截面積越大,電流容量越大。電線的選擇除了考慮電氣性能外,還受到其在車載時物理性能的限制,因此選擇范圍很廣。例如,出租車經常開關的車門和交叉車身之間的電線應該由撓曲性能良好的導線組成。一般高溫下使用絕緣性和耐熱性能好的導線都是用氯乙烯、聚乙烯包覆的。近年來,用于弱信號電路的電磁屏蔽線的數量一直在增加。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和電子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電氣元件和電線越來越多,汽車上的電路數量和用電量顯著增加,因此線束變得越來越粗、越來越重。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汽車空間內更有效、更合理地布置大量線束,使汽車線束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汽車制造業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