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檢查壓接模具是否清潔和磨損。如有必要,清潔并更換磨損的模具。
2.斷開壓接機電源,取下防護裝置。
3.裝入相應的模具。
4.將端子載入模具,使第一個端子位于鐵砧上方。
5.手動循環壓接機,完成一個完整壓接周期,以確保壓接過程順利進行。如果不光滑,取出模具,檢查閉合高度。轉到第3步。
6.檢查模具是否對齊。檢查端子底部砧鐵的壓痕。檢查擠壓處是否對稱壓接處是否居中。如果不對稱不居中,對準工具,然后進入第5步。
7.檢查端子喂送裝置是否在鐵砧正上方進給下一個端子。如果沒有,請調整端子送料裝置和送料頭,并轉入第5步。
8.裝回所有先前拆除的保護裝置。(要遵守壓接機和/或壓接工具手冊中列出的所有安全規定)。
9.電動壓接端子樣品。
10.評估芯線壓機框架的尾部切割長度和喇叭口。如果需要調整,請斷開壓接機的電源,并取下保護裝置。調整軌道位置。手動循環壓接機,檢查喂送指的喂送位置,進入第7步。
11.評估導體刷。如果需要調整,請斷開壓接機的電源,并取下保護裝置。調整壓接工作臺上的導線止檔或自動導線加工設備的壓接位置。轉到第8步。
12.檢查絕緣外皮的位置。如有必要時,調整剝離長度,壓接新樣品,然后轉到第11步。
13.調整絕緣外皮壓接的高度,使絕緣外皮壓接不接觸電線芯線。
14.壓接端子樣品。
15.測量芯線的壓接高度(如果適用)并與規格進行比較。如有必要時,切斷電源并拆除保護裝置。調整芯線壓接高度,更換保護裝置,連接電源,然后轉到第14步。
16.進行抗拉測試。如果測試失敗,請參考故障排除說明。
17.調整絕緣外皮的壓接。
18.壓接端子樣品。
19.評估絕緣壓接。如有必要時,切斷電源并拆除保護裝置。調整絕緣外皮的壓接高度,裝回保護裝置,連接電源,然后轉到第18步。
20.測量壓接高度,并與規格進行比較。如有必要時,切斷電源并拆除保護裝置。調整芯線壓接高度,更換保護裝置,連接電源,然后轉到第18步。
21.記錄測量結果。
抗拉測試
1.將導線切割成大約150毫米的長度。
2.剝掉一端的絕緣外皮,剝開的程度為13mm或足夠長,使絕緣夾頭下沒有絕緣外皮,或松開絕緣外皮的壓接,使其對絕緣外皮沒有抓握力。
3.根據額定壓接高度將相應的端子壓接到導線上。
4.目視檢查喇叭口、導體刷和切割芯線。
5.將拉力測試儀設置為每分鐘25.4毫米。對于大多數應用程序,更快的速度不會對數據產生重大影響。較慢的速度可以防止突然用力或抽動使芯線斷裂。
6.如有必要,在未連接到端子的導線末端打結(如果絕緣外皮在芯線上滑動)。
7.當使用拉力測試儀進行測試時,必須夾緊電線和端子。(注意:測試時應夾緊端子插頭接口,而不是夾住芯線的壓接部分)。
8.進行拉力試驗。
9.智能拉力測試儀可以自動記錄拉力讀數。對于每個壓接操作設置,應至少進行五次拉力試驗,并應至少讀取二十五個讀數,以確定該過程的能力。
10.將最小讀數與規定的最低拉力強度進行比較。
注:當兩根電線壓接在一起時,經常會出現較大的偏差性和較低的工藝能力指數值。
這種偏差的增大是由于導體刷偏差和導體喇叭口偏差的增大,以及一套芯線線束上能接觸端子連接架鋸齒的芯線數量的減少。
業內認為,雙導線的壓接并不比最細導線的壓接好。
①如果抓緊兩根電線,同時拉動,這拉力讀數較高。
②如果只拉一根電線,則拉力讀數會低很多。
③如果兩根電線的厚度相同,則上面的那根電線的拉力值比[敏感詞]電線的拉力值低,這是由于端子鋸齒的咬合作用。
壓接高度的測量
1.按步驟逐步完成工具設置。
2.壓接至少5個樣品。
3.將壓接測微儀扁平葉片夾到芯線壓接框架的雙半徑中心。不要在芯線壓接框架的喇叭口附近測量。
4.旋轉測微儀撥盤,直到測量頭接觸到底部徑向(彎曲)表面。如果使用卡鉗,請確保不要測量壓接擠出處。
5.記錄壓接高度讀數。應至少讀取五個壓接高度讀數,以確認每個設置。至少需要二十五個讀數來確定制程能力。
6.在壓接操作過程中,每壓接250到500個端子,就要檢查一次壓接高度。
注:壓接高度通常繪制為控制圖標,因為壓接高度測量是一種快速無損測量,對于端子的電氣和機械可靠性很是重要。
繪制控制圖表有三個主要目的。
①采集用于設定的樣本數量通常很少,因此其統計價值是有限的。
②過程中可能造成后果的特殊情況的發生時不規則和不可預測的,必須有手段及時記錄發生的偏差。這可以防止成千上萬的端接配件在操作結束后報廢。
③很重要的是,數據是評價和改進壓接工藝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