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后的工程工藝設計
A 前工程工藝
1、端子壓接參數設計不合理,端子頭前后傾斜
這類問題比較容易發現,發生概率小。一些端子圖紙也會對高度和寬度值的選擇提出合理的要求。
2、端子絕緣壓接形狀選擇不合理
端子絕緣部分的高度和寬度設置不合理,壓接形狀設計不合理,會造成端子在護套內大量晃動,導致護套對接時端子容易偏離對接孔位置。
B 后工程工藝
1、公端子的前插率低
流水線上的工作節奏短,無法保證100%垂直[敏感詞]。在流水線上大量插植公端子,容易導致端子[敏感詞]偏差,尤其是寬度和厚度較小的公端端子概率更高。
2、接線順序設計使公端子等待操作
接線作業順序設計不合理,要先將未植入的公端子接線,再為待植入的端子設置護套,容易造成端子在夾具上被擠壓變形。
對策方案:
1. 合理設計壓接參數,設計必要的檢查工具,防止端子前后傾斜。
2. 合理設計端子絕緣部分的壓接形狀,減少端子在護套內的活動空間。
3、提高公端子的插拔率,盡量讓公端子在分裝臺上工作,保證垂直插值。同時,可以減少捆綁式端子從分包裝運輸到總裝過程中產生的擠壓變形。
4、整個接線順序不能保證公端子的100%插接率,尤其是端子厚度和寬度較小的端子,應先接線公端子的護套端。這種后期布的公端子應立即[敏感詞]護套。
二、制造工藝方面
制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端子變形,尤其是壓接、插植和搬運過程。
壓接
壓接工位易造成端子歪斜的主要原因是壓接過程的控制和保護不到位。
對策:
壓接成品需要加保護杯,另外,壓接過程中需要注意端子前后傾斜的問題,對于容易前后傾斜的公端子,使用設計制造的專業檢測工具,在首、中、末產品壓接前傾后仰的抽樣控制,從一開始就過濾掉99%的隱患。
分裝
注意端子的工藝保護,防止端子在分裝工位搬運過程中被擠壓。分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 端子鉤掛在分線扯線過程中變形;
2. 插植操作不規范,非垂直[敏感詞]導致變形。
對策:
分裝工位要注意操作的標準化,應先[敏感詞]公端端子的一側,同時應確保垂直[敏感詞],并注意[敏感詞]后端子的狀態。此外,插值作業工裝的設計和合理使用也會降低不良率的發生。
總裝
總裝受操作順序的影響很大,這通常是由公端子后[敏感詞]操作引起的端子歪斜問題。
1.接線順序不合理,公端子先掛在板上,卡入治具時受擠壓變形;
2.公端子位于導線密集的操作區域,接線時容易被其他電線或插件布線時觸碰或拉扯變形。
3.插植操作不規范,非垂直[敏感詞]導致變形。
對策:
堅決遵守工藝設計順序,減少總裝公端子的插值作業,注意垂直插植作業的標準化,同時應對插植后對端子狀態進行自檢。
電檢
電檢平臺未設置垂直檢測或垂直檢測模塊檢測公差過大。一些電氣檢查模塊只能檢測垂直方向的歪斜,而不能檢測水平方向的歪斜。
對策:
合理選擇設計電氣檢測平臺的垂直檢測模塊,盡量減小檢測位置的尺寸。電氣檢查完成后,可以使用輔助校正夾具進行校正。
三、包裝和主機廠組裝方面
包裝
對于孔位較多、尺寸較大的公端連接器,腔體容易被其他小零件嵌入,導致端子擠壓變形。
對策:
盡量單獨保護較大的公端連接器,增加一個保護套或包在袋子里。
線束裝配
設計結構不合理導致公母端子之間盲插和非垂直對接,容易導致端子的擠壓變形。
對策:
對于有更多孔位和更小的公端子的連接器,優先設計更多的裝配空間。
組裝前,先檢查公端子是否不平行,規范裝配操作,垂直對接。